外商憂中國干預 學者:民主成熟沒影響
2010-12-02 蘋果日報
【綜合報導】
最新一期政經風險評估報告針對亞太地區國家共一千三百七十五個外商,進行所在國家的司法表現評比,前三名為澳洲、香港與新加坡,台灣排行第七,較去年下降一名,中國、印尼與越南為最後三名。報告分析指出,在台外商擔心台灣和中國交流太密切,司法的公正性和獨立性恐被中國政治力影響。
政院:作施政參考
今年中國排行十二,較去年下降一名,報告指出,中國政治干預司法審判,令外商印象深刻,例如竟對「結石寶寶之父」趙連海判刑,以及對異議份子的案件,最令外商無法接受,最近中國政府批評劉曉波獲頒諾貝爾和平獎是西方世界試圖對中國政權顛覆的說法,即為一例。 台灣名次較去年下降一名,報告分析,爆發法官集體貪瀆案後,台灣政府大動作改革,但隨著兩岸互動頻繁,外商認為馬英九總統並沒有清楚向台灣人民與世界說明,未來如何不讓中國的政治力影響台灣司法的獨立性。這讓外商認為,往後他們若在台灣興訟且涉及中國利益時,台灣司法可能無法提供應有的保障。 法務部調部辦事檢察官高峰祈回應,自從兩岸簽署協議以來,在情資交換與同步打擊方面收效良好,惟中國的刑事判決在台灣法院取得認可有困難,對兩岸司法合作進程有所影響,但是並不能藉此解釋台灣司法獨立性會受到中國政治力影響。 行政院發言人江啟臣表示,政府對任何具公信力的國際評比結果都予以尊重,並虛心檢討,作為相關部會施政參考。 高雄大學政治法律系副教授廖義銘指出,台灣政府介入有關外商商業訴訟的判決結果微乎其微,但提高司法制度的獨立性確實是政府要繼續努力的方向。中國則不同,非但建立完備司法制度需要時間,西方價值的法律設計在中國社會所造成的文化衝突短期內無法解決;受訪外商以西方觀點判斷東方國家,可能也失之偏頗。
「台可繼續努力」
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助理教授陳耀祥分析,台灣解嚴後民主政治運作逐漸成熟,人民對司法獨立的呼聲日漸增加,台灣司法不至於被中國政治力影響,但外商首要考慮是希望有公平競爭的遊戲規則,包括投資環境、爭議解決與權利保障等,都是台灣政府可繼續努力的方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