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8日 星期二

書人物-獨行俠江元慶

書人物-獨行俠江元慶
2010-05-16 中國時報 周日旺來報
【林欣誼/開卷有書香】

右圖:資深記者江元慶寫書挖掘司法的陰暗面。(范揚光攝)

 「『砰!』他的右手掌裡,是支○.六釐米的『白朗寧』掌心雷手槍,子彈貫進他顱內……不見驚鳥竄飛,只見鮮血淋漓,從他的右太陽穴汨汨而下。從此,他化為一縷幽魂。」

 這段驚悚的文字並非出自恐怖小說,而是資深記者江元慶又一部痛陳司法問題的報導作品《鹿港幽魂:小鎮命案紀實》(報導文學)。

 >>首次出書 便引起矚目

 江元慶曾在2006年出版以第一銀行押匯官司為題材的《司法無邊》(霍克),2008年又推出增補版《流浪法庭30年》(報導文學),以歷時多年的採訪、調查,揭開一場打了30年的官司血淚史。書中,他藉由3名當事人的痛苦告白,赤裸指出台灣司法訴訟拖延、案件久懸不決的問題,實為人民心中永遠的痛。本書出版後在法界獲得極大迴響,司法院長賴英照為他作序、知名律師陳長文則稱讚:「這本書喚起法律人的良知與靈魂。」

 續作《鹿港幽魂》則以更驚悚的書名、更文學的筆法,描寫司法如何「害死」了鹿港兩名官司纏訟超過20年的當事人。當讀者隨著江元慶的腳步來到鹿港實地探訪,將感受這兩個「冤魂」生前所受的折磨、憤恨與不甘,仍深深籠罩在後代家族之中,未解的官司持續,魂魄彷彿還飄遊在鹿港,全書寫來陰風慘慘,令人背脊發涼。

 江元慶一身白衣,臉上隱隱帶著憂慮,他感慨地說:「直到我開始寫書,才深刻感受到社會的不公不義和老百姓的冤情,如果不把我看到、想到的寫出來,不就等於助紂為虐嗎?」

 >>鹿港故事 盼引起共鳴

 江元慶畢業於世新編採科,曾任職《中華日報》、《聯合晚報》、東森媒體,主跑司法新聞10多年,後來進入政大新聞所進修。《司法無邊》原為他的畢業之作,《鹿港幽魂》則花14個月寫成,期間他19度造訪鹿港,採訪數十位相關人士,他表示:「相對於上一本書以證據鋪排、以客觀的筆法寫成,這次我用比較故事性的手法,希望引起更多讀者共鳴。」

 書中,他從2000年舉槍自盡的施能謙的一生追尋起,從他早年的意氣風發,寫到中晚年因養鰻事業走下坡,歷經企業被侵佔、鰻魚池土地被拍賣等風波,此生共經歷45件官司、148個審次,最後與洪平治的鰻魚池官司之爭,更打到兩家家破人亡,怨恨難解。

 >>控訴司法 形同詐騙

 江元慶追溯這一切,始於一樁充滿疑雲的拍賣──1986年,彰化地院民事執行處沒有等到民事庭對施家作出的繳交擔保金期限,就將他的鰻魚池土地強制拍賣,之後施能謙不服,主張拍賣出的只有「土地」,而沒有地上的28口「鰻魚池」建物,得標者洪平治也不平,兩人開始陷入一來一往的官司泥沼。

 沒想到10多年來,官司陷入「空轉」,兩方輸贏輪流,往往二審宣判推翻一審結果,最高法院又發回更審,彷彿無盡循環的地獄。鰻魚池早已荒廢,卻無人真正擁有,最後施能謙自殺,留下:「除此路之外,不會引起檢調單位及社會重視」的遺書;洪平治也含恨病死,家屬泣訴:「我們把錢交給法院,沒拿到土地,還要不斷拿錢出來打官司……司法和詐騙集團有什麼兩樣?」

 面對這樁已成鹿港老一輩人皆知的「司法神話」,江元慶埋首讀了兩千多頁的判決與資料,不僅痛批當年法院執行拍賣時過程草率、人員失職,埋下這場紛爭的種子,在前後反覆矛盾的判決書中,甚至發現一位法官將兩方搞混的嚴重錯誤,讓他不禁哀嘆:「司法害死了他們!」一樁民事案件,又與一部驚悚小說有何異?

 >>親身示範 教育好記者

 近年江元慶在世新、輔大新聞系擔任講師,他謙和地以「文字工作者」自居,「與其說寫書是為了形成什麼影響力,不如說是為了做給學生看,告訴他們,我能做到,你們也能!」畢竟,比起在線上跑新聞,需要耗時查訪的報導文學寫作,是一漫長而孤獨的路。

 江元慶不具法律背景,他回憶寫作中最困難的就是翻閱數千頁的卷宗、解讀一疊疊法律資料,但他的書顯然引起迴響,許多讀者紛紛向他泣訴自己的官司悲劇,「曾經有陌生人一接起電話,就對著我嚎哭……這麼多故事,我怎麼寫得完?」因此,心急的他只好嘗試籌組「寫作團隊」,也常遊說同業朋友投入這個寫作行列。

 《流浪法庭30年》出版後一年,司法院舉辦了《刑事妥速審判法》公聽會,今年4月24日,這個法案剛三讀通過。雖然新法仍有爭議,卻象徵了司法改革的一步,這是江元慶最感欣慰的。但他表示,未來除了司法題材,他也將把觸角延伸到醫療、官僚等內幕的挖掘,儘管壓力大,但他期許自己:「拿了半輩子的筆,這一生,總要對社會有個交代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