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6日 星期一

短評-學學CSI◎中國時報

2010-04-25 中國時報
【本報訊】

《速審法》立意良善,希望避免纏訟耗費社會資源,但不宜把重點都放在檢察官的一再上訴或法院頻頻發回更審上;檢警在第一線的搜證偵辦品質,才是實現正義的最關鍵元素。

遲來的正義不是正義,對遲遲等不到惡徒受制裁、或在冗長司法過程中得不到清白的人來說,這樣的過程是一種痛苦的折磨。但很多案例之所以反覆纏訟、一再上訴、乃至仍然無法判決定讞,其實是因為證據不足,法官判不下去又不敢放人,結果不是一直拖就是丟給其他法官。

早年台灣檢警單位也許還缺乏科學辦案的知識與能力,對刑案現場的保全與搜證不夠周密,相關的檢驗技術與設備也較為落伍,法醫學更是冷門到不行。不過最近幾年,法醫學逐漸受到重視,李昌鈺博士更成了家喻戶曉的名人,而影集《CSI犯罪現場》不只在美國受歡迎,在全球也有許多忠實粉絲。

台灣觀眾對情節拍案叫絕的同時,也希望台灣的檢警鑑識單位能和劇中的CSI小組一樣,對任何微小跡證都明察秋毫;對犯罪現場保全與偵辦程序一絲不苟,鍥而不捨讓歹徒無所遁形;讓罪犯俯首認罪,為受害者伸張正義。

為了維護人權,一切講求證據,當案件發生時,第一道正義的防線,就是搜集證據與鑑識跡證,這道工作能做好,受害者才有正義,社會治安才有保障。要速審又不草率判案,靠的還是要做好第一線工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