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31日 星期日

公視晚間新聞:蘇案三人環島行 尋找司法正義路

2010年10月31日 公視晚間新聞
【李淑蘭、陳顯坤/高雄報導】



11月12日,纏訟多年的蘇案,即將進行再更二審的宣判,而蘇建和、莊林勳、劉秉郎三人,要從台灣最南端的鵝鑾鼻,一路往北,拜訪感謝曾經聲援過他們的人,今天下午第一站抵達高雄,而面對判決,他們還是相信司法。

蘇案20年了,蘇建和、莊林勳、劉秉郎三人,長期被限制出境,在民間團體的協助下,展開了一段自由旅程,從台灣最南端的鵝鑾鼻出發,要到最北端的富貴角,下午抵達第一站高雄,一群人騎著腳踏車在高雄市區遊行,在街角散發明信片要讓社會大眾不要忘記這個司法案件。

蘇案纏訟20年,三人也都從少年變成了中年人,這件案件中最爭議的部分包括,沒有證據指向是三人犯案,以及誘導性問案、現場蒐證保存沒有徹底,更有國際特赦組織認為蘇案是非文明的判決。而面對這次的判決,蘇建和代表三人還是說有信心。

但是也有民眾認為司法案件,不要造成社會的對立,大家更要關心受害者家屬。

11月12日蘇案即將進行再更二審,在20年期間判決不斷的反覆變更,更創下台灣司法 史上多項紀錄,接下來,三人將在聲援民眾的支持下,一路往北,邁向他們尋找正義之路。


2010年10月29日 星期五

蘇建和案20年物語-好險,這不是我的人生◎黃雅玲

2010年10月29日 中國時報
【黃雅玲/民間司改會法治教育中心執行秘書、蘇案資深志工】
蘇建和出庭
嘖,再也不想玩,將數字換算成人生的遊戲了。

管他什麼,20年足以讓嬰兒長大成人、可以讓...。因為,你我都心知肚明,20年是多麼長的時間。而我們之所以可以輕鬆的說,20年等於...,不都是因為,這虛擲的20年並不是我們的人生。

從1996年參與蘇建和案的救援工作開始,其實好幾次,我都在心裡慶幸著,「好險,這不是我的人生」,我的人生並沒有遇上被捲入司法案件、屈打成招、誣陷入獄、在死刑前徘徊、無罪平反卻算不上真正的清白、審理過程不斷創下司法紀錄...。

心裡一邊慶幸著,卻也一路看著蘇建和三人承受著這些無法選擇的人生經歷;同時心中的疑惑持續增加:為什麼,為什麼,標榜民主法治,以經濟奇蹟為傲的國家,可以容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我們的週遭?這是誰造成的?跟你我沒有關係嗎?

2010年10月28日 星期四

11月12日的特殊性◎葉怜惠

2010-10-28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葉怜惠/蘇案資深志工】
蘇建和、劉秉郎、莊林勳攝於總統府前
11月12日過去是國定假日,紀念著中華民國國父孫逸仙生先的誕辰;因為不是國定假日已經有好些年了,所以人們也慢慢忘記了這個日子曾經有的特殊性。

今年的11月12日對我們蘇建和案的志工而言,是個特殊的日子,因為就在這一天,蘇建和案又要宣判了。

大多數的我們已經陪著蘇建和他們三人聽過兩次宣判,第一次的宣判是無罪,當庭釋放。

正義。無罪。自由人:寫一封明信片給正義◎蘇案平反行動大隊

2010年10月28日
【蘇案平反行動大隊@師大路浦城街口小公園】



蘇建和/當事人

首先,就是謝謝各位大家,真的謝謝!
或許說我這一生,
對於我父親的過世,非常遺憾;
我對於我沒有青春,我也很遺憾;
我對於浪費很多社會資源,也感到抱歉、遺憾。
可是我真的希望說,絕對不要因為我等不到正義,而一生遺憾!
謝謝各位大家,謝謝!

馮喬蘭/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給台灣;不需要再用血,來沾染土地的未來。
雖然,血是河,血是江,血是尚溫馴的歌。
雖然,拖磨的靈魂會發光。
但是,我們需要換一種爭取正義的方法。
曾經,鄭南榕用他的肉身燒出台灣的自由;
曾經,林宅血案換來台灣人深層的覺醒;
曾經,玫瑰少年葉永誌,他的血換來性別平等教育法;
但是,現在不只要轉型正義; 正義的爭取,也要轉型。
我們要蘇建和、劉秉郎、莊林勳好好活著,
他們要見證正義,他們要見證台灣不同的未來。
台灣啊,妳值得更好、更文明、更有安全的未來。

 
(蘇案平反行動大隊由人本教育基金會、台灣人權促進會、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共同組成。)


2010年10月27日 星期三

聯合筆記/丟完石頭以後◎王文玲

2010-10-27 聯合報
【王文玲】

曾殺害一對小姐妹的陳姓精障男子,當年判得不重,出獄約莫一年又涉嫌以殘忍手段殺人。死者何辜,一條人命的血淚犧牲,不該埋沒在速食的惡魔論及責任口水裡,隨便抓幾個人出來打打屁股了事。


陳姓男子被立委稱為「殺人魔」,咬定他「裝瘋」。瘋不瘋,不是立委說了算,要看專業的鑑定。偏偏本案幾家醫院提供的鑑定報告,從正常、精神耗弱到心神喪失,統統都有。如此的「專業」,將決定被告的刑責,被害人要的真相及後續療程,想來令人膽顫心驚。

法官取其中,認定陳姓男子「精神耗弱」、加上與被害人家屬和解、自首而減刑,判他十二年,刑後監護兩年。陳運氣特別好,慶祝解嚴廿年的九十六年減刑條例,原不減殺人犯,但立法院加了一項鼓勵自首的減刑規定,陳的刑期再少一半。

2010年10月26日 星期二

11/5 19:00人權影展《眼淚》-司改會執行長林峰正律師座談@台北市議會B1


【活動邀請】

2010進步人權影展-《眼淚》-
眼淚_海報

日期:2010年11月5日
時間:晚上19:00
地點:台北市議會B1
座談:民間司改會執行長
林峰正律師
主辦:台北市議員徐佳青辦公室

 真正想欲哭,

敢有價簡單?

台北市議員徐佳青於9月17日起至11月5日, 每週五晚上7:00, 在台北市議會B1舉行「進步人權影展」。共有8部代表性影片,分別探討教育、環保、性別、勞工、司法改革、身心障礙者的權益等議題,並邀請相關社會團體進行會後座談。活動均免費入場,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們攜家帶眷踴躍參加!

11月5日的最終場將上映台灣硬派導演鄭文堂的2010年最心力作-《眼淚》,一部探討警察、司法、刑求與正義之間的故事。本場次將由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執行長林峰正律師到場映後與談,誠摯邀請各位朋友參加。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敬邀

2010年10月22日 星期五

10/25 15:30 徐自強案動員通知@高院刑14庭,邀請您來法庭觀察!!

【徐自強案14年更7審 準備程序庭 法庭觀察 動員通知】

日期:2010年10月25日(星期一)
時間:下午:15:30
地點:高等法院刑事庭第14法庭(台北市中正區博愛路127號)
交通:可搭捷運至小南門站下車,從一號出口步行至法院約五分鐘

各位朋友:

民國84年房地產業者黃春樹遭綁架並殺害。84年9月25日警方在桃園逮捕嫌疑人黃春棋,黃春棋供稱有兩名共犯徐自強、陳憶隆,同年9月28日警方宣佈破案,徐自強開始逃亡。直至85年6月24日,徐自強在律師陪同下,向士林地方法院投案。

2010年10月18日 星期一

中時社論-贏回人民信任 司改勿流於喊口號

2010-10-18 中國時報
【社論】

新任司法院長賴浩敏到任,宣示將以清廉、專業、信任啟動新一波司法改革,最優先的工作是擴大全民參與,加強對人民負責,贏回人民信任,讓司法實現乾淨、透明、便民禮民、效能等四項目標。賴院長也表示將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法官法」的立法,真正回應司法三項基本要求,強化專業能力、保障審判獨立、落實司法為民。

過去幾個月以來,司法問題受到了社會深切的關注,司法改革再一次在社會議程上成為置諸前列的題目。新任司法院院長到職,各界當然都寄以高度的期待。凡是對於司法問題略有認識的人都知道,司法改革的工作,經緯萬端,未必期待速效藥方拯救沉痾於一夕之間。可是司法院新任院長有八年任期,如果能夠花一些時間,從司法院內部深入瞭解問題的全貌,再深思熟慮提出可以說服社會的改革方案,獲得政治與社會輿論的雙重支持,然後全力以赴徹底執行,八年之間,獲得可觀的改革成效,並非不可預期。因此賴院長在到職初期,還不到提出司法改革全盤構想與方案的時候,此際以先提出司法改革的主要目標為主,當然有一定的道理存在,我們願意抱持著樂觀其成的態度,靜待後續的發展。今天來談司法改革,不妨就以賴院長提出的目標以及努力的方向做為討論的主題。

2010年10月17日 星期日

檢方洩密 藍綠共業◎林峰正

2010-10-14 蘋果日報
【林峰正/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執行長、律師】


自從所謂「新生高」與「花博」兩案被民進黨籍台北市議員踢爆以來,從花價到設備的採購過程,一波接著一波,讓台北市郝市長的民調結果大受影響。更糟糕的是,日前台北地檢署檢察官指揮調查局人員,搜索台北市政府新工處、台北市政府祕書長楊錫安的辦公室與住處,顯示案情繼續延燒。


台北市政府新工處科長被收押後,陸續傳出在前次檢調搜索時有串證便箋,此次搜索時又有多部電腦被檢方查扣,檢方偵查資訊看似不設防,一如以往檢方偵辦重大案件時一般,毫無遮掩,幾近完全公開。郝市長針對以上情形對外表示,若檢調約談他,他絕對禁得起司法檢驗,他個人立場是配合檢調、尊重司法。不過,他對於檢調透過媒體放消息,相當不滿,認為如此作法不但會影響選情,也違反偵查不公開的基本原則。


藍綠政治人物的反應則是相當制式。站在郝市長對立面的綠營議員大多認為檢方在短期間內二度搜索,內情絕對不單純,恐有向上發展的高度可能。反之,與郝市長同一陣營的藍營議員則紛紛抨擊檢方選在市長選舉前夕發動搜索,毫不避諱,根本就是意圖影響選情,且偵查資訊一再洩露,違反刑事訴訟法偵查不公開的原則,嚴重侵犯人權。


檢方應守程序正義


平心而論,郝市長現在的處境並非首見,檢方在偵辦上自總統、部會首長,乃至升斗小民的案件,其偵訊過程完全無視《刑事訴訟法》有所謂「偵查不公開」的原則,可以說辦到哪裡,證據就曝光到哪裡,哪有什麼偵查不公開可言。反而是,當檢方不願對外公開案情時,就會祭出偵查不公開的規定,嚴厲要求知曉偵查資訊的人對外不得洩露,否則必定依法究辦。


由目前檢方偵辦進度加以觀察,要在11月27日台北市長選舉投票日前偵結的可能性不高,但因為相關資訊早由媒體詳為披露,郝市長可說百口莫辯,只能處於挨打的局面,難怪他情急之下,乾脆要求檢方直接約談,幹嘛繞來繞去,藉此表示自清。問題是,這樣的說法是否真能洗刷市民大眾的疑問,恐怕還要打很大的問號。


諷刺的是,這種高階政治人物遭檢方偵辦,於偵查過程中媒體大幅報導偵查過程,儼然已經判決有罪確定的情形屢見不鮮,經過冗長的司法程序後獲判無罪者並不少見,只是在「案發」的當下,檢方採取的霹靂手段,加上媒體對於案情的報導推波助瀾之下,多年後的無罪判決根本難以洗刷既定的有罪印象。


檢方辦案不分對象,尤其是偵辦有問題的高官,全民都應大聲喝采肯定,只是該遵守的法定程序不應打折,尤其是偵查不公開原則的遵守,更是不可或忘。實際上,當偵查資訊被不法洩露時,被偵辦對象的政治對手從不願在檢方已明確違反偵查不公開原則的情形時,出手制止檢方的違法行為,甚或連一句象徵性的警告言語也不得見。此次,郝市長所面臨的狀況,恰恰印證了偵查不公開的受害者是不分藍綠的。進一步說,若首長特別費是藍綠共業,這也是另一種藍綠共業。大家還要再容忍檢方的惡行繼續下去嗎?


我支持檢方打擊黑金,但請遵守應有的程序正義。請藍綠政治人物共同向那些違反偵查不公開原則的檢察官宣戰!


2010年10月15日 星期五

網民挑戰司法之後◎林峰正

台灣新社會智庫雙月刊第12期 2010-10-15出版  
【林峰正/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執行長、律師】



 中秋節的隔日午后,司法院長被提名人賴浩敏端坐在會議桌的一邊,接受近十個包含司改、人權、婦女、殘障與律師公會等民間團體的提問。與會的團體代表不論是否具備法律專業背景,無不將問題的焦點放在法官的判決脫離社會現實、專業訓練不足等問題,這是司法品質的現狀,也是老生常談,但卻長久不能解決。簡言之,法官不顧社會現實,又官僚不願改進,是當天與會團體代表共同表達的心聲。

兩天後,肇因於性侵幼女輕判案所引爆的白玫瑰運動在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上展開。只見活動現場生氣十足,不斷以歌聲、演講激勵在場的民眾,也質問上自總統、司法院,以及藍綠兩黨的政治人物,何時才會有法官與檢察官的退場機制?是否加強保護十四歲以下的幼童免於性侵的恐懼?當幼童被性侵後在司法程序中國家可否提供專家全程陪伴?這些訴求明確清楚,但只換來總統府一紙不痛不養的公文回應,大略是總統也高度重視性侵幼童案件所引起的爭議,將支持修法明確規範,總統要求加強法官及檢察官在兒童性侵案件的專業審理,並希望立法院儘速審議法官法,建立不適任法官檢察官的退場機制。白玫瑰運動的發起人曾香蕉則不滿地說法官法已研議了二十年,請總統先努力完成立法再說。他的反應某程度代表了廣大支持白玫瑰運動網民的心聲,他們不相信司法,也對政治人物的口頭承諾沒有興趣。


2010年10月14日 星期四

人道第一 搶救劉曉波◎孔傑榮

2010-10-14 中國時報
【孔傑榮/紐約大學法學院亞美法研究所共同主任】

衡量劉曉波在上周五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所產生的影響,除獲獎者本人外,至少有六個群體應納入考量。一是通過扼殺異見維護統治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人;二是夾在黨的政策與法治要求中間,左右為難的法律菁英;三是目前以劉為重要象徵的一群異議人士及「維權人士」;四是人數甚眾,也更加多元化的一批努力想要調和中國傳統、「西方化」、民族主義和普世價值的知識分子;五則是在此之前對劉一無所知的普羅大眾,他們對劉與他人共同起草的民主宣言《零八憲章》也聞所未聞,儘管該憲章迄今已有約一萬人簽署;最後則是國際社會,因劉曉波獲獎再度燃起對中國政治體制性質的關注。


中共領導人,即便自三年前召開的共產黨第十七次代表大會起,就以日愈嚴苛的鎮壓式手法統治這個國家,但對於諾貝爾這個軍火製造者最近一次拋出的重磅炸彈,也無法置若罔聞。他們旋即做出了極為糟糕的回應。領導人依舊「失聲」,外交部卻宣稱,諾貝爾委員會的決定,是對該獎項宗旨的「褻瀆」。與此同時,警方也將一切國內的慶祝活動扼殺在襁褓之中。劉曉波的妻子劉霞,僅僅見了獄中的丈夫短暫一面,就被軟禁起來。公開的支持者們,不是被拘禁,就是遭到毆打或威脅。即便是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雖近幾周頻頻示意贊成普世價值與政治改革,以致引發人們各種猜測,但被問及對獲獎事宜看法時,卻選擇保持沈默。

然而,政治局委員何其聰明,他們知道以保持沉默和鎮壓的手段,無法化解眼下的挑戰。不可否認,當一九八九年達賴喇嘛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以及另外一些雖不那麼有名,卻同樣重要的獎項頒布之際─如異議人士胡佳獲得歐洲議會頒發的薩哈羅夫獎,以及盲人「赤腳律師」陳光誠獲得菲律賓的麥格賽賽獎─這一招曾非常奏效,幫助中共平安渡過由此引發的風波。但眼下的情況,卻頗有愈演愈烈之勢。

當然,劉獲獎帶來的影響在許多方面還不甚明朗。劉曉波不太可能立即獲釋。畢竟,胡佳也還身陷囹圄,而陳光誠,即便在服刑期滿後,也仍然被軟禁在家。但是,鑑於二○一二年將產生新一屆政治局常委,劉的獲獎,或許會引發對此間席位角逐的關注,甚至於產生影響。許多坐臥不寧的中共幹部,在未來領導人的選擇上,會傾向於那些能夠積極應對來自國內外人權壓力的人選。

誠然,中國迅速成長起來的法律菁英群體中,有許多人都會樂於見到這樣的改變。自黨的十七次代表大會以來,中共發步的法律政策頻頻倒退,其任命的高層法律官員,雖政治性強,專業方面卻不合格。這一系列問題,都對中國數十萬的法官、檢察官、律師、行政官員以及法學教授的日常工作產生了影響;儘管他們中多數都是中共黨員,卻也在不斷與這種現象搏鬥。劉的獲獎,喚起他們對普世價值的記憶─這個中國自七九年起的法律改革所一貫秉承的價值觀;同時也讓他們想起了,中共一意孤行,對其自身引入的準則陽奉陰違,其不斷加劇的態勢,已經遭受到外界的抵制。原本,在比較保守倒退的中共組織,和比較自由化的法律菁英之間,「紅」與「專」的緊張關係就醞釀已久,蓄勢待發,劉此番獲獎,無疑更熱化了這一衝突。

一個更明顯的群體,則是在這個國家中,受到四面楚歌的異議人士及「維權人士」,以及勇於為這些人辯護的律師,劉獲獎的消息對他們來說如同注入一劑強心針。這些言論自由和法治的支持者,一直以來孤軍奮戰,非常渴望得到國際社會對於他們所做出犧牲的認同,哪怕這種認同令他們遭受到更慘重的鎮壓。

與異議人士和「維權人士」不同,大部分中國知識分子選擇避免正面衝突。他們對於這個國家的國情、目標和政策,有著各自不同的理解。不過,不論他們給改革開出怎樣的「處方」,他們都相信,為了避免引起中共的鎮壓,這只能是一個耐心的、長期不懈努力的過程。他們中的一些人,不願因此喪失中國社會經濟進步帶給其的可觀利益。其他人,則當然是害怕需要他們以身殉道。不過,劉的獲獎,對他們正在進行的關於中國傳統、當前面臨的窘境,和未來方向的爭論,無疑是火上澆油。

由於黨政對媒體和網路的控制,中國好幾億人此前對劉曉波和《零八憲章》聞所未聞,因此要衡量該獎項帶給他們的影響,就比較困難。拜這一周來大規模的封鎖消息運動所賜,他們中大多數人恐怕仍然對劉曉波獲獎一無所知。此外,中國政府似乎擺出想要「借力使力」的架勢,在盡可能地強加其單方面解釋之後,逐步開放了消息。然而,此番獲獎已被稱作是一種「侮辱」,是帝國主義的最新陰謀,通過否定中國的價值體系和豐功偉業,來羞辱中國人民。

該獎項對外界的影響,無疑是最顯而易見的。所有民主國家的政治領袖以及民意,絕大多數都為這一選擇歡欣鼓舞。甚至是致力於台灣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達成歷史性和解的總統馬英九,也建議立即釋放劉。國際社會達成鮮明共識,一致支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所表述的原則:「當其他人無法站出來維護自己的時候,我們有責任為他們發聲」。

繼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天安門慘案後,這是中國領導人做出的最有違人道之舉。

(作者孔傑榮Jerome A. Cohen, 紐約大學法學院亞美法研究所共同主任,紐約外交關係協會兼任資深研究員。作者義務擔任劉曉波之妻劉霞的法律顧問小組「現在自由」(Freedom Now)之成員。英文原文請參www.usasialaw.org。亞美法研究所研究員韓羽譯。)



2010年10月8日 星期五

針對立院通過大法官暨司法院正副院長人事案之聲明稿


今天(2010/10/08)立法院投票通過了大法官並任司法院院長賴浩敏律師,以及大法官並任司法院副院長蘇永欽教授的人事案。


本聯盟對於被提名人賴浩敏律師的評鑑結果是:不推薦,主要是基於賴律師過去多年來,在憲政認知、人權理念與司改政策方面,都沒有什麼積極正面的論述或作為,因此缺少出任大法官與司法院院長的適任性條件。不過既然立法院以多數通過,聯盟在此表示尊重,也希望賴院長上任後,能以明確積極的作為,來實踐司法改革與人權保障的目標。


本聯盟對於被提名人蘇永欽教授的評鑑結果是:非常不推薦,主要是基於蘇教授多年來提出許多支持威權、限縮民主與壓制人權的保守意見,其憲政認知、人權理念與司改主張,也與大法官歷來解釋多所衝突,並公開表示不贊同、不遵守全國司改會議結論。因此對於立法院仍通過此一人事案,本聯盟深感遺憾。但是基於尊重體制的前提,本聯盟在此仍希望蘇副院長上任後,能支持符合民間期望的司改政策,並在憲法解釋上,放棄統治秩序優先的心態,改以積極保障人權的觀念來解釋憲法。




【新聞聯絡人】
  • 民間監督司法院大法官人選聯盟執行長暨發言人
    林峰正律師(02-2523-1178)

2010年民間監督司法院大法官人選聯盟成員】
  • 澄社
  • 台北律師公會
  • 台灣法學會
  • 台灣人權促進會
  •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 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2010年10月7日 星期四

蘋論:蘇永欽 郝龍斌 楊志良

2010-10-07 蘋果日報
【蘋果日報】


馬總統就任以來,與他意識及心態一致的官員很快顯露出威權人格與作風,打壓言論自由、開民主倒車、大量對媒體興訟、擺出傲慢及自我中心的嘴臉,使得台灣的自由度在國際評比一年不如一年。從最近三個人的三件事可以清楚看到他們政治基因的黑暗面。


威權心態蒙蔽人民


衛生署長楊志良,因媒體刊登在印度感染超級細菌攝影師的照片,而揚言要開罰媒體。接著台北市長郝龍斌推翻自己先前說的,對檢調偵查新生高弊案「尊重司法,勿枉勿縱」;昨天口氣不滿地說,檢調搜索他的祕書長楊錫安處所,透過媒體放出消息,違反偵查不公開原則,也「對選舉造成很大影響」云云。再來就是立院舉行對司法院正副院長人事同意權的審查會時,副院長提名人蘇永欽被指在馬當選總統前後,對許多重大憲政問題的論述是雙重標準,前後矛盾;並在遭到質疑還在公職任上就申請國科會的研究計劃,並且有說謊之嫌時,態度強硬,沒做詳盡解釋。


這三個人所共同表現的特徵是:一、威權心態;二、雙重標準;三、蒙蔽人民知的權利。楊志良要開罰報社和電視台,心中沒有言論自由的修養和法律知識,更不顧民眾知的權利,還以為是《出版法》的戒嚴年代。所幸有人提醒他沒有條文可引用開罰;而當事人也表示媒體報導無所謂,才讓這個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落幕。


奢求官員護佑台灣


郝龍斌的威權心態早已家喻戶曉。他力主偵查不公開,那為什麼特偵組調查阿扁時,天天放消息給媒體作文章,郝一句話都不說呢?此外,選民在投票前當然有知的權利,做為投票時的參考。難道要媒體、市議員、檢調都為了你要競選而對弊案摀蓋子、裝聾啞?


蘇永欽現在與過去的言論有多處被人舉發是自相矛盾,雙重標準。此外,《壹週刊》曾報導,蘇在2008年7月31日離開NCC主委職務,隔天就開始執行國科會給他440萬元的研究計劃,意味著他還在公職時就開始申請。蘇當時反駁說:「過去申請國科會計劃,不是在擔任公職之前,就是在卸任公職之後。」被立委批評未利益迴避還公然說謊,因為他昨天坦承此計劃確實在NCC任內「預見」會離職才申請的。這是灰色地帶,蘇也許未違法,但之前涉嫌說謊則是事實。


國民黨高知識學歷官員(包括馬)的意識底層,都布滿威權傲慢的暗礁,怎能期待他們護佑台灣的民主?


凱撒的面具-總統不能再置身司法改革事外◎王健壯

2010-10-07 中國時報
【王健壯/中國時報前社長】


林洋港當司法院長時,有四位新竹地院的年輕法官去看他,要求他大刀闊斧立即改革司法;林洋港雖自認是溫和的司法改革者,但他答應跟這四位主張激進改革的基層法官見面,卻意外拉開了台灣司改的序幕。


在林洋港之前的歷任司法院長,從來不曾與司法體制內的異議者見面,這場史上第一次「大院長」與「小法官」的會面結束後,司法體制內的異議者也就從此扮演了司改前鋒的角色。


這些司改前鋒都很年輕,都在地方服務,新竹地檢高新武在一九八九年偵辦的吳蘇貪瀆案,桃園地檢彭紹謹在同年偵辦的蕭天讚關說案,以及台南地院法官謝說容在九一年揭發庭長施壓審判,都是體制內異議者改革司法的先聲。


有人曾以「司法啟蒙事件」來形容高新武等三人的作為,台中地院幾位年輕法官,從一九九三年展開的「法官自治運動」,呼籲廢止送閱制度,票選人審會代表,改革事務(案件)分配權力,就是體制內異議者在司法啟蒙事件後所發動的第一波司改運動,這波運動的重點是:透過司法行政的民主化,來達到法官審判獨立的目的。


檢察系統的改革運動比法院要晚了幾年,九八年十位年輕檢察官組織檢改會,他們不但積極參與有關人事升遷的檢審會運作,也推動查黑中心與特偵組的設立,並且促成改變了檢察總長的任命方式,檢改會這波運動的最大成就是:強化了檢察體制的獨立性。


司法一向是個封閉保守的體制,外部改革很難,內部改革更難;但台灣從九○年代初期開始的司改,卻是以司法體制內部的改革派為主力,這種內部自發、由下而上的改革方式,跟其他國家的司改大不相同。


當然,體制內異議者的司改運動,如果沒有得到體制外改革者的呼應,也很難有所成就。從一九八七年「司法改造運動委員會」提出「司法改造方案」,到九○年「司法改革運動聯盟」的成立,以及九五年成立至今的「民間司改會」,就是司改在體制內異議者路線之外,出現的另一條體制外改革者路線。


在這兩條路線之外,司改的第三條路線是由司法院(院長)所主導,十一年前由施啟揚籌畫、翁岳生執行的那場「全國司法改革會議」,更被視為「司法院版」司改的樣本。


但院版司改運動,卻被人嘲諷好像是一場憑空消失的運動,除了訴訟改採當事人進行主義外,其餘司改會議共識迄今均未落實,甚至大法官根據司改會議結論,對司法院組織定位所做的五三○號解釋,立法院也置之不理,以至於讓院版的司改運動幾乎一事無成。


而院版司改之所以受阻,原因很簡單:立法權與行政權阻擋干擾所致。以全國司改會議為例,施啟揚、翁岳生與民間司改組織,當初雖曾多次呼籲由李登輝親自主持,但李祇答應致詞而不主持,讓司改缺少了總統背書的政治奧援。


另外,立法院部分委員也因為對司改會議共識有不同意見,不但不理會大法官解釋,也擱置了關係司改的多項法律修正,就像他們擱置法官法草案的審議一樣。行政權不背書支持,立法權又杯葛阻擋,院版司改落得無疾而終乃是必然。


但諷刺的是,台灣近十幾年來的司改運動,其目的就是為了要擺脫政治力的干擾,讓司法獨立以及審判獨立,但在司法去政治化的努力略有所成後,司改卻又因缺乏政治力的奧援而難竟全功,也難怪有人感慨,在憲政的權力關係中,司法至今仍是最弱勢的權力。


新任司法院正副院長就職後,可以想見又將會有改革司法的宣示,甚至在短期內會召開第二次全國司改會議,但如果行政權與立法權仍然像過去一樣,不與司法權聯手擘畫改革,尤其是總統仍然置身事外,不能將司法院版的司改提升為國家版的司改,司改將永遠祇是一個口號。


但如果下一波司改的命運真是如此,可以想見,司法體制內異議者與體制外改革派,很可能會再次聯手向阻擋司改的政治力宣戰,當然,他們這次宣戰的對象不會是新任院長,而是總統。



<非典型論述>提名蘇永欽 司改大玩笑◎林濁水

2010-10-07 蘋果日報
【林濁水/民進黨前立法委員】


在大家罵法官是恐龍,法院是恐龍院的氣氛下,馬總統逼退有固定任期的大法官以安排新的院長、副院長,民氣雖可用,但從憲政原則上,實在踰越了行政權和司法權分際,所以提名新的院長、副院長便應極度慎重,不料新人選賴浩敏、蘇永欽竟被長年最積極推動司法改革的民間司改會等團體組成的民間監督司法院大法官人選聯盟,分別評鑑為「不適任,不推薦」和「非常不適任,非常不推薦」。雙方立場如此對立,儘管賴蘇兩人必將被國會護航過關,但我們實在要對未來的司法改革前途憂心忡忡。在適任與否的公聽會中,藍軍「學者」恭維兩人:「賴是劉備,蘇是諸葛孔明。」這雖令人啼笑皆非,卻傳神,犀利地點出未來司法行政和司法改革的決策模式。在政界活躍但從未對司法改革有什麼看法的賴將當沒有自己主張的劉備,而足智多謀、備受馬英九信任的蘇將掌司法大政方針。賴過去和綠營有淵源,提名他,馬可搏開明清議;以罩住大家對蘇的批評。社會既這樣理解,司改人士的憂心自非同小可。兩人不算無名之輩,兩人過去有關憲政、司法的立場、觀念,社會卻非常模糊,但任何關心憲政發展、司法改革的人對蘇的立場觀念卻非常熟悉。


保守維護藍軍體制


蘇在過去重大憲改、主權議題、司改都勇於發言和撰寫文章。洋洋灑灑的主張今天來看,保守到令人瞠目結舌:


「主張台灣前途應由台灣全體住民決定…根本違憲」;「強人得民意支持而變更憲法中的權力分配…怎能說不民主」;「《人團法》應禁止人民團體之組織活動主張共產主義或分裂國土」; 「基於防衛性民主,應限制人民集遊權」…。


按這些話看來,理應理解他是極度保守主義者,一切以安定,維護既有體制和秩序為最高價值,但卻又不然,在紅衫軍時又大力主張人民集遊權不應受限;在李登輝當選總統時,著書認為「總統不適合當黨主席」,會「打亂憲法的分權」,馬英九當選後又變成為求完全和負責,「總統兼任黨主席,指定黨主席,…才能有效整合行政立法施政步驟」…。


但與其說他時而自由主義,時而保守主義,或說是保守地維護「國家體制」,不如說是堅定地保守地維護「藍軍體制」而沒有真正的憲政立場!政治性議題外,社會更關切的應該是他在司改中有什麼主張和角色。


有趣的是這方面他立場保守到底並不跳躍。過去到現在都堅持反對大法官會議第530號決議文及其衍生的全國司改會議中「審檢嚴格區分」,「單軌金字塔審級」的決議,也反對大法官取消檢察官羈押權的決議…。


大家意見最一致,殷殷期盼的「金字塔制」,他在公聽會中以「不能縮減人民上訴權」為理由,不肯答應盡速做制度上修改,他說「要讓他(金字塔)自然形成」,看來「強化一審,建立堅強事實審」,從制度面根本改善訴訟制度以保障人權的改革他一點也不急。


最嚴重的是他說「現在的司法院並無遵守(依據大法官會議解釋的)全國司改會結論的義務」。
這問題真大條了。只不過他當司法院副院長,過去大法官會議的解釋就無效了嗎?大法官會議從此由合議制變成副院長獨任制了嗎?


馬提名一個擔任被大法官解釋為違憲的組織NCC主委,更長期以來和大法官會議作對毫不尊重的人掌舵司法院,是要開大法官會議玩笑?開司法改革玩笑?還是透過他還大法官顏色看,羞辱大法官,叫他來統治不聽話的大法官?究竟如何,馬英九總統,請你講清楚說明白。



社論-檢察官不是法官

2010-10-06 聯合晚報
【聯合晚報】


北檢昨天搜索北市府秘書長楊錫安辦公室及住處,雖宣稱楊錫安不是被告,連嫌疑人都不是,搜索目的只不過「第三人的證據保全」,但在選舉時刻,大動作搜索影響社會觀感。各界議論紛紛,再次凸顯檢察官的定位爭議。


近來各界頻頻催生「法官法」,能否在本會期完成三讀,牽扯到來自檢察官體系的阻力。檢察官向來以「司法官」自居,且據傳希望在「法官法」中設檢察官專章,「準用」法官條文。如果法務部真的往這個方向推動「法官法」,那是有意混淆檢察官與法官的定位,絕不可取。


檢察官是否「等同」法官,或應否「準用」法官法?只有強調國家威權的時代才有此想法。現在檢察官屬行政官,依法院組織法「上命下從」的規範,上級有職務收取權及移轉權;且審檢分隸後,檢察系統隸屬行政院法務部主管。依憲法權力分立原則,僅有依法獨立審判的法官,可行使司法權。法庭裡,檢察官是提起公訴的「原告」,與被告是平等地位的兩造,負責審判的才是法官。這個道理在現代法治國家清清楚楚!


當然,檢察官負責偵查、起訴,始有審判程序,這部分讓檢察官向來號稱「司法官」,或自認具有「等同法官」功能。尤其向來「司法官」考訓合一,讓檢察官與法官的形象含混;檢察官也擔心,與「等同法官」身分切割後,職權將大不如前,因此寧可名不正言不順,夾帶在「法官法」中訂定準用條文,或將兩者合併成名稱怪異的「司法官法」,也不願自訂「檢察官法」。


檢察官明明不同於法官,持有執法的公權力卻一再濫權,從馬總統狀告檢察官,到「檢察官治國」的惡劣形象,加以向來違反「偵查不公開」的諸多爭議,於此時推動「法官法」的契機,實應考慮同時制定「檢察官法」,讓不適任的法官和檢察官各有規範機制。如果因循含混「司法官」舊稱,讓檢察官繼續依附著法官的形象,於平民百姓的司法人權是何等危險。馬政府任內的司法改革,不應出現這種大倒退!



司改會評鑑不適任 賴蘇不以為然



2010-10-6 公視晚間新聞
【李曉儒、林志堅/台北報導】

立法院今天針對司法院正、副院長被提名人進行資格審查,對於立委提出先前民間司改會等 團體給予賴浩敏和蘇永欽不適任以及非常不適任的評價,兩人表示無法接受這些不具體的泛 泛批評!

他們也再度強調未來如果有機會進入司法院第一件要務就是進行司法改革,而且一定會貼近 民意不會閉門造車。

立法院6號針對總統提名司法院正、副院長人選,進行資格審查,由於民間司改會等團體, 質疑院長被提名人賴浩敏,過去司法改革參與不充分,和副院長被提名人蘇永欽,憲政認知 和人權理念有瑕疵,評定不適任,但兩人都不以為然。

除了反擊民間司改會的評論,賴浩敏拿出司法改革的計劃,強調未來的司改將與人民同在, 並將仿效日韓,避免判決與社會脫節,造成民怨,提出了由非法官身份的人,來參與審判提 供法官意見,但不具評議權的「觀審制」構想。

至於司法改革的第一步,賴浩敏強調在司法系統進行全面肅貪,並成立檢舉獎金,至於司改 的短期目標,是要完成法官退場機制的法官法,並在司法院底下,成立全民司改委員會,也 提出專業法庭和專業鑑定人的構想。也將檢討現行審檢未能完全分立的重疊情況,對審檢功 能做明確區分。

(編按:民間監督司法院大法官人選聯盟針對大法官被提名人賴浩敏及蘇永欽之評鑑報告請點此下載



民間版《司法院正副院長被提名人評鑑報告》「賴浩敏最大特色是沒特色」

2010-10-06 中國時報 A4 政治
【管婺媛、陳文信/台北報導】


立院今天行使司法院正副院長提名人事同意權,民間團體昨天則公布被提名人評鑑報告,並分別對被提名人賴浩敏、蘇永欽作出「不推薦、不適任」與「非常不推薦、非常不適任」結論。報告中更指賴「最大特色就是沒有明顯特色」,從擔任過職位中,看不出任何司改理念;蘇永欽則被指道德操守有「嚴重瑕疵」,如「護航」馬英九總統至政大任教、踐踏程序正義等。

民間監督司法院大法官人選聯盟昨天公布《大法官暨司法院正副院長被提名人評鑑報告》,報告直指,賴浩敏雖然早年曾赴日研修刑事程序法與憲法,但是歸國後,並未在研究寫作方面積極倡議民主人權;此外,賴雖然品德操守似無大瑕疵,但對司法改革的理念,在被提名前幾乎一片空白。


評鑑報告指出,蘇永欽雖然在法學與司改方面著述甚多,但過去對於言論自由、主權、黨禁、刑事羈押權、公投等方面,都提出許多支持威權、限縮民主、限縮民主與壓制人權的保守意見。報告也指,蘇對司改意見與全國司改會議結論、司法院歷來立場有嚴重差異;例如蘇主張制定的《司法官法》,就與民間、司法院的《法官法》抵觸。


「民間監督司法院大法官人選聯盟」由律師公會全聯會、台北律師公會、台灣法學會、澄社、台灣人權促進會、民間司改會等團體日前共同組成,他們邀集相關領域專家、學者以及公民團體代表成立評鑑委員會,對賴浩敏、蘇永欽適任、推薦與否提出評鑑報告。


「我從來不會是誰的花瓶」-司法院長被提名人民間公聽會紀錄

2010-9-23 (本文轉載自PNN,影音請見原網頁;評鑑報告則請點此下載)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PNN本週四(23日)下午兩點半轉播了「司法院院長被提名人民間公聽會」,第一段影像已經暫存於上方連結,歡迎各位朋友點選收看!以下公聽會即時同步聽打草稿,如有疏漏,以實際錄影內容為準,敬請包涵!(副院長被提名人蘇永欽教授因為政大有校內重要會議,暫時不克前來,可能安排其他時間進行民間公聽會)

賴院長被提名人回覆民間司改會林永頌律師提問法官淘汰制度的相關問題:

我自認謹言慎行,不接受採訪,總統召開一些會議時,我也沒有表示意見。但至少我是跟大家在同一條路上。盡可能參與,追隨各位一起改革司法。但是不是請大家忘了我是被提名人,而以我個人的身分來發表看法。有些大法官已經認為我賴浩敏還沒上台,就講了很多話,好像不太好,所以似乎更應該要謹言慎行。也請大家不要再稱我賴律師。因為我在去年十一月就任中選會時就已經不具律師的身分了。

林律師問了很多問題,其實我來看,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司法制度有沒有為人民的利益而存在。法官評鑑…等都是在為了這個目標而建立。法官評鑑與審判獨立是不應該被認為有關的,而是為了保護人民的利益為終極目的而存在。為實現社會正義、保障人民權益才是。自古以來有錢判生、無錢判死的惡習是不是還存在?折磨人民到半生不死的地步?我曾經承辦過一個案子,當事人到最後死了三個,而案子還在進行。我的信念如此,無論在哪個崗位都是如此。而我不會以「我如果當了司法院長」的前提來講話。


婦女新知董事長‧楊婉瑩教授提問:


最近很多性侵案件的判決,造成社會討論,判決非常離譜與荒謬。其實08年以來,我們就陸續提出這樣的問題。最近的判決反映出,法官對性侵案的認知仍沒有改變。法的觀念已經改變了、可是法官的認知仍沒有改變。這次的問題,其實年齡的差距不是重點,這其實代表的是,權力的不對等。不是只有女童面臨這樣的問題,任何一個職場的、社會的、性別的情境下都會有這種身體自主權的侵害。


另外,就是通姦除罪化的修法進度問題。婦女團體舉辦過座談,許多婦女表示這些法條不是在維護婚姻家庭制度,反而在對簿公堂的過程中,配偶之間的關係變得更為複雜。關於這方面,提名人是否能表示您的看法?


賴被提名人答覆:

我以我個人的身份來對楊教授進行答覆。法官好像對這些問題的認識不夠,離譜、不食人間煙火,社會不能接受這樣的判決。構成要件的認定,不符合我們這個社會一般人的經驗法則。法官的判決自己認為合理合法,可是與社會脫離太遠,不是一般人民需要的判決。封閉的、孤立於社會的判決,不會被人民所接受。我的老師平野龍一,我在唸書時,他就曾經就說過, 性的問題法律最好都不要介入。這包括通姦、亂倫等等。這是我的讀書心得,不是我的看法,從那時候起,這就是一個刑事法的思潮,我以這個讀書報告回覆楊教授,不是我個人看法。

律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李岳霖律師提問:

第一個問題請問,從1999全國司改會議以來,司法進一步改革的障礙,有哪些?您的藍圖?第二個問題請問,決定接受馬總統邀請,您的心路轉折如何?

賴被提名人答覆:

不管我在哪個崗位,我最討厭的就是官官相護。因為官官相護的結果,就沒有是非、不必負責,人民的權益就因此受損。這種文化不改變台灣的希望就會打折扣。請大家相信我,我絕對會做什麼就像什麼!

我們事務所的顧律師,在這裡。我多年前就已經週休三日,甚至週休四日可以遊山玩水。但接任中選會主委時,這個夢就破碎了。但我說過,我做什麼像什麼。那之後我就全力以赴,鞠躬盡瘁、…下一句就不要講了,將我的人生奉獻。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先生提問:

今天大家當然都事先準備了一些問題要來問兩位被提名人,我們也準備了要問蘇副院長的題目,可是聽說他今日另有要公,所以不克前來,其實還蠻遺憾的…尤其是聽說蘇副院長是被欽點的人選之一。

我們的提問就是勞工與資方訴訟的障礙是否能夠排除?一個案例中,竟然纏訟了八年,這方面是否能有改變?

另外一個問題,本來是要請教蘇副院長的,結果他沒有來。法官、審判體系中,是不是能夠更具有勞動意識?曾經有個訴訟,一位法官在庭上,甚至直接對一位勞動權益的當事人咆嘯:工作權有這麼重要嗎?我們很擔心的是,一個不具勞動法規專業素養的法官,推翻了一個具先進勞動意識的判決。該怎麼辦?這點也請賴先生回答。

賴被提名人答覆:

我個人對勞動權益的維護,一直有相當程度的參與。首先,我不會是花瓶、我從來不會是誰的花瓶!關於這部分,最好是成立專業的勞動法庭、法院。專門的勞動法庭,如果不能達成,也要請專業人士參與、協助鑑定,這是一個努力的目標。

台灣法學會代表‧呂煜宗教授提問:

一個司法院長,面對民主國家的司法問題:法官成為司法貴族,面對民意、沒有勞動意識 ,您對司法官的再教育有沒有什麼想法?第二點,民意無法進來參與審判,英美國家有所謂的參審制度、陪審團等等。您就在台灣這個環境導入陪審或參審制度的看法?

賴被提名人答覆:

台灣的司法最應該被強調的,是整個國民的教育!司法是為了人民的利益而存在。全民如何來促使司法人員自覺、喚起他們不以審判獨立為藉口、我行我素。爾俸爾祿、民脂民膏。司法人員應該珍惜人民給他審判獨立的空間、常常自省有沒有自律。人民應該有合理、有效的機制來參與審判。這是一整套的配套,如果沒有配套,難以達成。一切的制度與要求都是為了一個有品質的裁判。在日本,有許多制度可以參考。人民參與的部分,就是希望裁判不會離社會太遠。陪審可能太過、參審或許可行,而蘇教授也提出過「觀審」的概念。這是我個人經常思考的問題,我的想法跟吳教授其實是一致的。

殘盟秘書長‧王幼玲女士提問:

一些身心障礙者,面臨司法訴訟,其實在司法環境上是非常弱勢的。例如一些身心障礙的女性,面臨性侵等犯罪。她們常常不能將自己當時的情況與意願作非常完整的陳述或主張,結果判決經常是對她們不利的。

例如最近七匹狼輪暴的輕判案例,竟然這位被害人的健康教育成績很好也能被認為是被害人具有判斷能力的證據。就算有專業人員的協助,仍不免有些溝通上的問題。我想請教賴先生,國家關於身心障礙人士的司法協助,要花費多久的時間建構?

賴被提名人答覆:

我個人在這方面也長期非常關切,我在中選會主委任內就任用一位身心障礙的同仁擔任中級主管。不是我自己往臉上貼金,但我個人是具有這種平等概念的。這類問題的關鍵,就是法官是否能作出合情、合理、合法的判決、量刑。您剛剛要我列出時間表,這部分是有困難的。我認為對這些不合理的判決,輿論多一點批判與施壓,民氣可用可能是更有效、快速的一個管道。利用這個機會司法改革,我們大家一起來。如果我有機會,我們一定會好好做。

台北律師公會理事長‧李家慶律師提問:

無論您說您已經不是律師了,但我們想,馬總統會這樣提名,一定是因為您之前擔任民間律師的成績,所以我們還是要強調:您,是一位律師的身分!再者,我們認為,您身為律師而被提名,律師公會會以更嚴格的態度來監督您未來的改革工作。可以想像 您巡迴完全台灣法院、機構回到台北,大概已經耗去半年一年的時間。您巡迴完之後,可能會知道更多司法界的現況,您如何看待現況與改革的差距?對比您之前參與過的全國司改會議,您的司法改革藍圖會是如何?要告訴人民你的藍圖、怎樣的時間表,是否以1999年的司改會議結論來進行?你的執行力、內部的壓力、包袱,您要怎樣來解決?

而最近的一些法官貪瀆的亂象,難道之前不清楚嗎?為什麼之前的掌權者都不解決呢?再稱呼您一次賴律師!等您擔任院長,我們會以最嚴厲的態度來監督您!

賴被提名人答覆:

到現在,都還有少數司法體系的人說,我對司法體系的檢討與不滿,來自於我曾經案件關說不成!這些講法都是以訛傳訛!很久以前,我就參與了在野法曹的運動,在許多刊物撰文檢討司法體系的問題。各位一直要我提出藍圖,但我一直不敢提出我當了司法院長要怎麼做。但我可以向律師公會保證,作為一位法律人,我一向都以高標準來要求自己。我必須說,我對於1999年的司改會議結論,雖然沒有評論,但我其實是不滿意的。而且時日甚久、改革不多。我認為開會要開有效的會,我只能這樣講,謝謝你的提問。

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蔡季勳提問:

不知道準司法院長對一些行政機關對於法院判決的漠視、不遵守。甚至還予以反駁、買廣告反駁的行為,怎麼看待?另外,對於落實國際人權相關公約的問題,準司法院長怎麼看待?

賴被提名人答覆:

行政踐踏司法,而司法無法保有尊嚴與效率,令人痛心,問題非常嚴重,這是憲法問題。這不牽涉個案,我也不曉得詳細的內容 我不便評論。大法官會議的解釋如何保障人民基本權益,我想這是必須注意與加強的地方。但我不宜在此以司法院長被提名人的身分發表意見。

澄社社長‧黃國昌教授提問:

個人也是法學界的人士,任職中研院法律所。您提到不以司法院長被提名人的身分提出看法,這樣的論點其實是有問題的。長期以來澄社所參與的民間監督大法官提名聯盟,就經常遇到被提名人以這樣的藉口來迴避提問與承諾。這樣的回應方式,可以說讓立法院的同意權行使淪為空洞化,這不是我們所樂見的。

全國司改會議十年過去,我們也都持續在關注司法改革的回顧與展望,中研院法律所也在去年籌辦了一個回顧司改會議十週年的研討會。會議的結論我們有集結成冊,針對當時的結論,都有與會者同意或不同意的紀錄,今天我自費買給賴律師參考。

我要請教賴律師的是,2001年的釋字530號是關於法院組織的一號重要解釋,內容相關於司法院審判機關化(最高院化)的議題,也是蘇副院長被提名人擔任學者時所極力反對的,這方面的討論在當時很激烈。

這些問題也許離人民的感受比較遠,但這是基礎的工程問題。雖然您不願意以司法院院長被提名人的身份來表示意見,但我們還是要問這個問題。如果要解決這個爭議,是不是需要再來一號大法官解釋,來改變這號解釋的要求?這點,又連結到司法院作為一個司法行政還是審判機關–行政與審判獨立的問題。

另外,關於黨政軍退出媒體的問題,我們當初為了這個問題,設計了NCC這個獨立機關。也有一號解釋,讓原本政黨比例分配的NCC委員產生方式,有了改變。最近,NCC委員的產生方式又有修法的爭議,要把主委、副主委的產生,改為行政院長直接提名,而非互選。同樣的爭議,也曾經發生在公視董事會名額的修法過程以及後續的審查爭議中。諸如此類獨立機關的特徵與維護,想請教賴被提名人的看法。

賴被提名人答覆:

感謝黃教授剛剛給我上了一堂課,對於530號解釋,實在是不應該多所批評,因為我不了解。司法行政機關不予以遵守,可以說是踐踏。我不予以批評,但表示遺憾。

為什麼 大法官解釋可以不被遵守、甚至是來自於司法院自己的忽視?我是把他視為嚴重的問題、也應該予以重視。對於藍圖的問題,剛剛黃教授給我很多期待。但我必須講,我的想法,許多團體未必同意。但我必須講,我一定有藍圖,沒有藍圖怎麼貿然去進行改革?但我的藍圖大家不一定會同意,多聽聽各位的指教,最後呈現出來的,才能得到全民的支持。我在這邊講,大家可能不會同意。其實我不是很有意願去爭取獲得同意,因為我太太,不太同意,他當初只勉強答應我擔任中選會主委,不是司法院長。今天很抱歉,不能照大家所願,打開心胸,什麼都說出來。

民間監督司法院大法官人選聯盟召集人‧瞿海源教授:

謝謝您今天來接受九個民間社團的提問。看起來,應該是等賴先生擔任司法院長後,還要再找您進行一次座談才可以了。過去面臨的困境是,大家有了共識,但是面臨小政府、大國會,很多理想,國會就是不給你通過,即使大法官有解釋,國會就是不修法。法官法等等都是如此。剛剛聽了你的一些想法與一直以來所參與的事務,我們都非常感佩,也開始為您擔心,如何面對11年以來都改變不了的體制。但無論如何 我們都非常感謝您今天的出席。我們也都感覺得到您對司法改革的熱情,最後,再請您說幾句話。

賴被提名人答覆:

今天,雖然不能暢所欲言,但我們還是要想,如何在困難重重之中,讓不能實現的司法改革得以實現。我剛剛說豁出去,既然豁出去了,總是要做點事。我剛剛講有一個藍圖,但有短中長期的進度讓事情得以落實、也可以讓人民有所感受。如果我得以獲得同意任司法院長,我們就照這個期程,讓人民的利益得以被司法維護。具體的要怎麼做、用什麼方法來對付,到時候才有有效的方法來對應。我同意大家要有藍圖的建議,沒有藍圖何以有效施政?各位的建議我謹記在心,縱使我不當司法院長,我也謹記各位所給予的教誨,謝謝各位也祝福各位!

民間監督司法院大法官人選聯盟召集人‧瞿海源教授:

謝謝賴先生,我們看到了司改的希望,不過,也像李家慶理事長講的,我們會嚴密監督!謝謝大家!



2010年10月5日 星期二

如何審查司法院長◎張升星

2010-10-05中國時報 A16 時論
【張升星/台中地方法院法官】


司法院長、副院長提名人選將由立法院進行審查表決。近日則有論者質疑賴浩敏擔任律師期間之代理案件,當事人是否涉及行賄、關說等疑義。雖然其因果責任尚待釐清,但為避免台灣公共政策淺碟思考的通病,社會與其聚焦於人事傾軋的恩怨,不如藉此機會檢討過去司法改革的失敗原因。否則「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如果不能鑒往知來,深刻反省,司法高官輪流來去,也只是換個人來過過官癮,對於司法改革毫無助益。


民國八十八年全國司改會議,迄今近十二年,檢驗其成果,一言蔽之,「空言改革,乏善可陳」!當年最重要結論就是捨棄職權糾問主義,改採當事人進行主義。司法行政配套措施則應鼓勵資深法官留任一審,以合議制構築堅實的事實審、上訴審改為「事後審」、最高法院則應縮減員額,統一法律見解,加速案件審理。


就以近日引發軒然大波的性侵幼童判決為例,輿論都把矛頭指向法官不食人間煙火,殊不知這種「悖逆常理」的見解,一直都是最高法院的主流意見。例如最高法院始終認為:「猥褻未滿十四歲而欠缺性行為同意能力之女子,仍應視其所用手段是否違反被害人意願,異其罪責,非可謂猥褻未滿十四歲以下之幼女,因幼女欠缺性行為同意能力,即一概認係違反其意願,均論以對十四歲以下女子強制猥褻罪。原判決以本件被害人遭性侵害時,為未足六歲之稚齡女童,對性行為無具體認識,無同意上訴人猥褻之可能為由,認定上訴人對其為猥褻行為,必違反其意願,此項論斷,與證據法則相違背。」最高法院一向以此指摘下級審的見解,撤銷發回,可是一旦面臨網友的串連壓力,竟然卻又可以瞬間改變立場,其審判風骨與法學見解,除了貽笑大方,憑什麼作為下級審的典範?


但司法院忌憚於既得利益反彈,放任最高法院予取予求,對於審判系統「金字塔化」要求置若罔聞。無論是翁岳生還是賴英照院長,宥於學者性格使然,根本無法掌握司法實務生態,只能高懸理念,清談空轉。政績堪稱思想的巨人,行動的侏儒;說一畚箕,做一湯匙!司法院在這十幾年間,被搞成學術單位,司法高官們最擅長的就是伴遊公關!邀德國教授演講、找美國法官開示、請日本律師參訪、和大陸學者座談,畢竟學術交流的那套功夫,才是學者從政的專長。


不過凜於強大社會壓力,司法院只好搞些不痛不癢的花拳繡腿搪塞輿論。翁岳生時代,全國法院一窩蜂搞ISO認證,司法院要I,大家就去I,司法院唉一聲,大家就唉一聲。事過境遷,這個捨本逐末的花招,對司法公信力提升,成效不彰。結果司法程序的SOP杳然無蹤,但是貪瀆法官的SOP倒是頗具成效。「同僚關說,情婦收賄」,這種標準化的作案模式,遠比司法院更有效率。至於賴英照院長則是提出獨步全球,舉世唯一的「妥速審判法」!這種「法官拖八年,被告得減刑,沒人要負責」的法律,不求務實治本,只圖短線矇混,以為搞個司法ECFA就能藥到病除,紊亂法制,令人匪夷所思。


因為司法欠缺優良的傳統,所以司法高官們在自傳裡的崇拜偶像,不是林肯,就是丹諾,再不然就是印度的甘地,或是日本的兒島惟謙,德國的腓士烈大帝,反正都是外國人。因為不管中國人還是台灣人,外省人還是本省人,都沒有讓人景仰懷念的榜樣,這才是台灣人的悲哀啦!


我真正的擔心則是:依照以往的經驗認知,「準」賴院長和蘇副院長對於司法改革的藍圖規畫,似乎存有截然不同的圖像,未來是否會因理念不合以致政策扞格?立法委員不如就把力氣花在這些地方吧!


蘋論:立院對聽證會輕率打混

2010-10-05 蘋果日報 A4 要聞
【蘋果日報】


立法院昨天舉行對總統提名司法院正副院長的公聽會。可是立委們收集的資料有限,拿到一本賴浩敏的自傳,據立委說,內容竟是避孕、生子的樂趣等等,無關司法改革的理念。有出席的學者說,賴在司改的表現上一片空白。


裝模作樣草草過關


國會議員對總統提名的大法官和司法院正副院長的審核,是非常重要的《憲法》任務;而事先的公聽會則是審查會的前奏,主要是聽取民間學者專家的意見。過去60年來,立法院都沒有認真執行此一任務,不管是誰當總統,提名之後就透過黨團要求通過,立委們就裝模作樣問些阿里不達的問題,草草過關。試想,老蔣和小蔣當總統不管提名誰,當時的萬年立委哪個敢牙蹦半個「不」字?


這個習性流傳下來,立委也懶得在審查上耗費精力和時間,隨便問問也就過關了事。一是立委本身的法學素養為零或不及格,根本不知該問什麼;二是反正一定通過,我一個人找碴沒用,還招來嫌棄;三是實在找不到被審查人的很多資料,反正他是我們這邊的,那就OK了吧。四是總統兼黨主席,下屆立委提名時主席有提名權和否決權,我認真找碴是跟自己過不去。


台灣立院的公聽會與美國相比,差別極大。根據法學家黃國昌和劉靜怡的評論指出,二者不同至少三處:一,就事前準備而言,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名聯邦最高法院法官凱根女士後,參院司法委員會共向民間各處收集了70份左右關於凱根的資料及意見,聽證時也聽取了26名證人的證詞。我們的立法院做了多少功課呢?


二,在聽證審查的時間上,美國參院花了整整4天用心舉行關於凱根任命的聽證。台灣立委洋洋得意地宣稱,有能力在3小時內搞懂正副院長提名人的司法改革理念,因此排在議程的聽證時間僅半天。


學美參院認真態度


三,就被提名人的準備來看,凱根應參院的要求,需在聽證會之前先填好範圍廣泛的詳細問卷;凱根還另外乖乖寫了8頁的財產明細報告。我們的立委有要求這些嗎?賴浩敏、蘇永欽兩人做了多少功課呢?


希望在本周立院的正式審查會上,立委與賴、蘇在關於司法理念、司法改革、憲政認知、民主信念、人權觀念以及人格操守上,有精采的來往質問與答辯。立法院一定要改革過去打混的惡習,學習美國參院的認真態度,才有資格要求司法改革。


中央社-司改團體:蘇永欽非常不適任

2010-10-05 中央社
【林長順/台北報導】

民間司改會等團體組成的監督聯盟今天公布司法院正、副院長提名人賴浩敏、蘇永欽評鑑結果。賴浩敏被評為不適任,蘇永欽則被認為過去壓制人權的保守觀念,被評為非常不適任。


由律師公會全聯會、台北律師公會、台灣法學會、澄社、台灣人權促進會、民間司改會等團體日前共同組成「民間監督司法院大法官人選聯盟」,邀集相關領域專家、學者以及公民團體代表成立評鑑委員會,上午對賴浩敏、蘇永欽適任、推薦與否提出評鑑報告。


評鑑報告中指出,賴浩敏最大的特色就是沒有特色,他雖曾赴日研修刑事訴訟法與憲法,但歸國後並未積極倡議民主人權,也看不出對民主憲政與人權理念有何正確認知。反而在擔任中選會委員期間,支持不利於直接民權行使的選務方案。


評鑑報告中表示,賴浩敏的品德操守似無重大瑕疵,但他對司法改革的理念,在被提名前幾乎一片空白,被提名後的發言雖然附和民間司改意見,但這是否是賴浩敏真正的信念與想法,有待觀察。對於無明顯特色及正面事蹟的律師,只能作出「不推薦」及「不適任」的結論。


至於蘇永欽部分,評鑑報告中認為他是一位法學與司法改革著述豐富的學者,但從威權戒嚴時期起,針對言論自由、主權、黨禁、刑事羈押權、公投等幾乎所有憲政民主或人權重大爭議問題,蘇永欽提出許多支持威權、限制民主與壓制人權的保守意見。


評鑑報告中指出,蘇永欽的道德操守也有多項嚴重瑕疵,包括踐踏程序正義、護航總統馬英九到政大法律系任專任教授等。而且蘇永欽對司改的意見,與全國司改會議結論及司法院歷來立場有嚴重差異。


評鑑報告中表示,經過蒐集檢討各項資料後,發現蘇永欽在多數項目皆有顯著負面表現,因此作出「非常不推薦」的結論,認為蘇永欽「非常不適任」大法官及司法院副院長的職位。991005


2010年10月4日 星期一

評鑑報告:2010司法院大法官人選評鑑報告

2010年大法官暨司法院正、副院長被提名人評鑑報告,請按連結下載



2010年大法官暨司法院正副院長被提名人評鑑報告摘要
(賴浩敏律師部份)

評鑑意見摘要:

本次大法官與司法院院長被提名人賴浩敏律師,其最大特色就是沒有明顯特色。由後附的評鑑意見與評分表中可看出,賴律師雖然早年曾赴日研修刑事程序法與憲法,但是歸國後,並未在研究寫作方面積極倡議民主人權。雖據聞曾支持民主運動,但從過去二、三十年的資料中,除不斷擔任各種職位外,看不出其對民主憲政與人權理念有何正確認知。反而在擔任中選會委員期間,支持不利於直接民權行使的選務方案。其品德操守似無大瑕疵。其對司法改革的理念,在被提名前幾乎一片空白。在被提名後的發言,雖然附和了許多民間司改的意見,但是這是否是賴律師真正的信念與想法,有待觀察。由於大法官並任司法院長的地位崇高,責任重大,因此對於一位無明顯特色與正面事蹟的律師,我們只能做出「不推薦」與「不適任」的結論。

備註:「民間監督司法院大法官人選聯盟」由以下團體共同組成-澄社、台北律師公會、台灣法學會、台灣人權促進會、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聯盟召集人為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瞿海源教授(上圖左一);聯盟執行長暨發言人為司改會執行長林峰正律師(上圖右一)。



2010年大法官暨司法院正副院長被提名人評鑑報告摘要
(蘇永欽教授部份)

評鑑意見摘要:

本次大法官與司法院副院長被提名人蘇永欽教授,是一位在法學與司法改革方面著述豐富的學者,然而由所蒐集的資料中可見,從威權戒嚴時期起,針對言論自由、主權、黨禁、刑事羈押權、公投等幾乎所有憲政民主或人權重大爭議問題,蘇教授都提出了許多支持威權、限縮民主與壓制人權的保守意見。其道德操守,也有多項嚴重瑕疵,包括踐踏程序正義,護航馬英九先生到政大法律系任專任教授等。其對司法改革的意見,與全國司改會議結論以及司法院歷來立場有嚴重差異。其對審檢地位及審檢分隸的看法,於全國司改會議中主張制定「司法官法」,與司法院以及民間版「法官法」牴觸。經過蒐集檢討各項資料後,我們發現蘇教授在多數項目皆有顯著負面表現,因此我們做出「非常不推薦」的結論,認為其「非常不適任」大法官與司法院副院長的職位。






【新聞聯絡】
  • 民間監督司法院大法官人選聯盟執行長暨發言人
    林峰正律師(02-2523-1178)

2010年大法官暨司法院正、副院長被提名人評鑑報告,請按連結下載】
【2010年民間監督司法院大法官人選聯盟成員】
  • 澄社
  • 台北律師公會
  • 台灣法學會
  • 台灣人權促進會
  •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 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新聞稿:民間監督司法院大法官人選聯盟-司法院副院長被提名人民間公聽會

會後新聞稿


 8月24日,馬英九總統宣布正式提名中選會主委賴浩敏為司法院院長,NCC前主委、政大教授蘇永欽為副院長。今(4)日上午,立法院舉行對於兩位候選人之審查公聽會,而民間監督司法院大法官人選聯盟也於今日下午邀請副院長被提名人蘇永欽教授參與民間公聽會,進行公開理性的公民對話。


 本次公聽會歷經150分鐘結束,與會代表對於蘇永欽教授各提出兩個問題,問題清單如下:

  • 台北律師公會李家慶理事長詢問,對於1999年全國司改會議決議,未來是否會重新檢討,如何讓官方及民間達成共識;並問及對於法官的進場(考選)機制改革的看法。
  • 殘障聯盟副謝東儒秘書長詢問,最近發現法官因不瞭解身心障礙者的處境而做成令人無法接受的判決,應如何加強法官對於弱勢者處境的認知?並問及其認為公民參與審判是否可強職業法官對社會認知之不足。
  • 民間司改會董事林永頌律師詢問,有關法官的退場機制,目前官方版及民間版的法官法或評鑑法所定的評鑑方式並不相同,其看法如何。並詢問如上任後進行改革遭遇內部反彈,如何面對。
  • 台灣人權促進會廖福特副會長詢問其身為大法官候選人,對於集會遊行法成為人民行使集會遊行權的阻礙,其認為大法官釋憲制度可以怎麼處理,一般法官又應如何應對。另外問及立法院批准兩公約後,在司法審判上該如何落實。
  • 台灣法學會顧立雄理事長問及,先前民間曾面見馬總統,建議於總統府下設立有一般民眾參與的司法改革委員會,對此意見的看法如何;並問及如建立金字塔型訴訟制度,終審法官勢必大量減少,應如何處置這些法官。
  • 台灣勞工陣線張烽益監事提及希望能儘速成立勞工專業法院,並希望不論是法官的選考或在職進修,都能注意到對於勞工處境的瞭解。
  • 澄社黃國昌社長問及,我國完全沒有因為侵害人民的速審權,依據國家賠償法第13條求償成功的案例,對於這一條該如何解釋?另提及最高法院為減少案件量,大量以上訴不合法裁定駁回;而各庭不同的見解也使人民進法院要「靠運氣」;司法院是否可能改變這種不合理現象。
  • 聯盟召集人瞿海源教授詢問其認為司法改革最關鍵的問題、一上任就要全力改革的部分是什麼。司法院組織法、法官法遲遲無法修/立法成功,又該如何處理?


 蘇永欽對於上述問題都給予相當詳盡的回應。


 對於1999年全國司法改革會議決議,他認為那個會議是我國司法改革過程的一部分,至於是不是代表當時多數民意,並非無疑,他也明確表示現在的司法院並無義務遵守十餘年前全國司改會議的結論。


 對於白玫瑰運動等民眾因不信任司法採取的自發性公民運動,他認為除了可刺激司法界的反省外,更應加強司法與民眾的接近,如主動與民眾溝通審判獨立、讓人民有機會參與審判等。他認為「觀審制」是讓人民初步參與審判的方式。


 而就法官評鑑制度,蘇永欽認為最終還是要回歸司法行政處理,若另有由其他主管機關監督,會有權責對應,以及誰來監督這個外部單位的問題。


 就外界對最高法院的批判,他認為應建立良好的誘因及懲罰制度,並且合理化聯席會議及判例制度等,都是必須立即進行的課題。


 他還提到,他和院長被提名人賴浩敏已有共識,上任之後首先要處理的將是法官的風紀問題,另外還有裁判品質的改善,以及縮短人民與司法的距離,增加人民對司法的信任。


 最後他提到,司法院最缺乏的就是和社會的對話,因此如果他順利擔任副院長,除了本次公聽會外,仍會持續與民間對話。





【主 持 人】
瞿海源教授(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出 席 者】蘇永欽教授(司法院副院長被提名人)

【提問代表】
李家慶律師(台北律師公會理事長)
      謝東儒先生(殘障聯盟副秘書長)
      林永頌律師(民間司改會董事)
      廖福特教授(台灣人權促進會副會長)
      顧立雄律師(台灣法學會理事長)
      張烽益先生(台灣勞工陣線監事)
      黃國昌教授(澄社社長)
      瞿海源教授(民間監督司法院大法官人選聯盟召集人)


【新聞聯絡】司改會執秘 楊宗澧(02-2523-1178*16)

【備  註】司法院長被提名人賴浩敏律師民間公聽會會後新聞稿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