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7日 星期五

好書推薦:《羈押魚肉》◎林孟皇

2010年08月22日 出版
【作者:林孟皇】

【出版社:博雅書屋】
【叢書系列:法律屋】
【規格:平裝 / 416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內容簡介※
  • 你知道在台開案將趙建銘的刑期加重的法官與無保釋放陳水扁的法官是同一人嗎?
  • 你知道銀行的循環利息或違約金是因為法官的判決書而大減的嗎?
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不是法律,而是司法!

你是否認為只有法律才能保護你?的確,法律是要保護人民,但是最終的判斷卻是法官!高院法官集體收賄事件一爆發,當你驚駭、憤慨司法正義竟然可被收買時,你對於司法的潛規則知道多少?

司法作為社會紛爭的最後仲裁者,本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卻因為深受儒家文化的薰陶,加上不重視法治教育的結果,不少國人對於法律素無好感,更缺乏獨立思考、自主判斷的能力。可有多少人曾運用手中的選票,制裁阻礙司法改革的人?

別再當個司法文盲!「羈押」是法律的專業用語,「魚肉」是日常的食物。「羈押魚肉」無疑要打破法律專業與日常生活的界限,讓一般人更認識法律。

本書作者為現職法官,長期關心社會的脈動與法治的發展,以實際發生的鮮活案例,用淺顯易懂的筆調,點出當前的司法與法治問題。讓我們跟隨林法官,走入法律世界、司法禁地,瞭解自身的權利義務,並一窺司法的功能與運作模式的堂奧。


※本書特色※
  • 揭開司法界的潛規則。
  • 一審重判,二審減半,三審豬腳麵線?法院判決初一、十五不一樣?
  • 有錢判生,沒錢判死?為何到過法院的人對司法的印象較佳?
  • 法官要監管你的財產?別因法治文盲讓自己成為受害人!

※作者簡介-林孟皇※

  • 台灣高雄人,花蓮師專、台灣大學法律系、法律研究所畢業,主修憲法、教育行政法。曾擔任國小教師、實習律師、台北地方法院民事庭、簡易庭法官,寫過許多傳頌一時、影響社會深遠的判決。
  • 因出身教育界,長期關心國內法治教育的發展,在工作之餘,曾兼任國立編譯館九年一貫社會領域教科書審定委員、教育部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研修委員、民間司改會法治教育小組委員。現為台北地方法院刑事庭法官、法務部查扣犯罪所得法令研修小組委員、教育部社會學習領域輔導群委員。著有《金融犯罪與刑事審判》,並共同編撰《老師你也可以這樣做》一書。

※目錄(欲見詳細內容請
點此)※
  • 第一篇 法律就在生活中
  • 第二篇 我的法律會轉彎
  • 第三篇 揭開法官的面紗
  • 第四篇 金融詐騙份子都該抓去關?
  • 第五篇 誰的教育改革?



公門內的修行
《羈押魚肉》推薦序(節錄)
【范立達/新聞評論人】


司法界不少人認為,為了讓法官有純淨的辦案空間,所以輿論、媒體對於審判中的案件皆不得報導、評論,否則,就是干涉了審判。更有人提議,我國應效法英美諸國,制定「藐視法庭罪」,把那些成天砲轟法官、法院、判決的記者、民代、名嘴們,統統抓起來。但此種作為會否被視為妨害新聞自由、言論自由?自然又有不同的看法出現。

當然,更有另一派人士認為,法官在判案時若想不受任何干涉,就得作到清心寡慾,與外界的接觸聯繫程度降到最低,甚而把自己封閉在象牙塔中,如此,就無任何人找得到管道施壓、關說,法官斷案時當然就可以不受任何干涉了。

但法官真的應該把自己隔絕於社會大眾之外嗎?司法界老前輩傳下來的訓示:「法官要耐得住寂寞!」、「法官不語!」、「法官的意見都表現在判決書上!」真的是金科玉律,不得也不應違反嗎?其實,這問題已愈來愈值得研究了。

近幾年來,司法界出現了一批與傳統規矩相當不同的法官。
他們有時會在法庭中諄諄教誨已認罪的被告,要他們爾後不得再犯;有時會在裁判書中長篇大論,闡述個人的法律見解;有時會把手中的案子停下來,寫出洋洋灑灑的釋憲聲請書,請求大法官對於爭議性的法律規定進一步釐清;更有人會提筆為文,投書報端,自動自發的作起全民法治教育的工作。由於這些新生代法官的作為,太過另類,所以,他們的一舉一動,無不引起側目,更讓傳統、保守的司法界難以忍受。由於部分司法前輩們更會勸他們,把自己的本業顧好才是正途,何必作這些份外且無償無酬的工作?更有人會勸說,為了寫釋憲聲請書、為了在一件判決書中寫下長篇的「旁論」,而影響結案進度,讓自己的辦案成績、考績下滑,豈非愚不可及?但他們常常樂在其中而不疲。

本書作者林孟皇法官就是這些另類法官的代表人物之一。
(全文請




法律即是生活,生活即有法律
《羈押魚肉》自序(節錄)
【林孟皇/台北地方法院法官】


九十九年七月間爆發高院法官集體收賄事件,司法院院長、高院院長都因此辭職下台。當你看到這則新聞時,是否驚駭、憤慨司法正義竟然可被金錢收買了?問題是你對於司法的潛規則知道多少?可有多少人曾運用手中的選票,制裁阻礙司法改革的人?


這是本寫給一般人了解有關司法正義、法治文化與公民素養的書籍。書中嘗試以鮮活、實際發生的生活事例,拋開傳統法律書籍充斥生硬文字與冰冷條文的模式,試著融入政治、經濟、社會、歷史、教育等思維,倡議有關民主、法治與人權的理念,並剖析司法的功能與運作模式。

作為一位以解決人們紛爭為職業的人,時常面對的是人性衝突對抗的場面、煩瑣無趣的生活點滴、冰冷生硬的法律文字及嚴謹繁複的訴訟程序,加上太太偶爾的:「法律人最沒有創意」、「法律人都缺乏幽默感」等調侃,如果沒有常常覺醒與省思,還真容易忘了司法工作的存在目的。

我對於司法功能有特別深刻的感觸,應該是參加二○○九年高雄市政府舉辦的世界運動會開幕典禮了。話說當時身處氣勢恢宏、由日本名建築師伊東豐雄所設計的龍騰體育館內,面對光彩炫麗的運動大舞台、璀燦奪目的煙火秀、創意十足的電音三太子活動及人們高昂澎湃、聲嘶力竭的吶喊聲中,確實感受到身為台灣人的驕傲。不過,在那當下,腦海中卻不禁起了一絲的疑惑:哪來這麼多創意?多數人們經由學習、就業活動,為國家創造產值、製造繁榮,甚至是榮耀國家。相較之下,我從事的工作有什麼意義?

司法工作有什麼意義?就像人生的意義為何一樣,沒那麼容易回答。
(全文請點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